健康讲堂

心血管患者如何科学地运动?

2021.07.23

健康讲堂


重庆的夏日历来有火炉之称,据统计35℃以上的高温天气能使患者许多生理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汗出较多,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电解质紊乱,发生心律失常;昼长夜短,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心血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积极进行心血管病的防治,还需配合日常运动。

 

(7月8日,重庆康心医院心内科医护就“心血管病的防治”“合理的运动与饮食”两个主题向患者进行科普)

 

俗话说:“不动一身病,动错一身伤。” 为什么有的人越锻炼身体越棒,有的人却越练伤病越多,甚至在运动中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呢?关键在于运动的时机和方式不甚合理!我们如何科学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安全有效地进行运动呢?

 

这里我们要先给大家科普一个概念:运动能力测评,这是一个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健康风险防控。经运动能力测评后,可以充分了解整体身体素质和疾病状况,明确运动锻炼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制定精准化、个体化运动健康管理。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活动平板负荷运动试验和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指导患者的运动。

 

(康复工作组指导患者肌力和柔韧性的锻炼,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预防跌倒的风险)

 

科学运动应遵循运动处方

 

科学健身锻炼的基础是制定系统的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指根据患者的健康、体力和心血管功能状态,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运动喜好等个体化特点,每一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形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及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运动方式:是指锻炼者采用的具体健身手段和健身方法,具体的运动项目:

 

有氧运动:如行走、慢跑、自行车、爬山、游泳等,可以改善心血管、呼吸、血脂、血压、糖代谢;提高免疫;减脂减肥。

 

力量练习:器械力量练习、非器械力量练习,可以增加肌肉体积;提高肌肉力量;增加骨质;提高人的平衡功能。

 

 

对于心血管患者推荐中国传统健身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武术套路、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可以提高呼吸、调节血压、提高柔韧与平衡、调节心理平衡。

 

2.运动强度:是运动健身方案的核心,强度小没有健身效应,强度过大易造成运动伤害。运动强度可以参照最大心率百分比法(最大心率=220-年龄),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初始运动一般采用50-60%最大心率,6-8周后增加至60-70%最大心率,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强度。目前认为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血管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表中绿色区域中的运动感觉)。

 

3.运动时间:是指每次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决定了一次体育运动的总量。每天推荐的有效健身时间为30-60分钟,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应该在30分钟以上,大强度运动在20-25分钟。

 

一般而言,产生健身效应的运动时间不能低于5分钟,而要产生最佳运动效应,持续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h。

 

4.运动频率:是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每周只进行1次的体育活动,虽然身体机能有改善,但不能积累,每周2次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并能保持已获得的健身效应。每周3次则健身效应显著。

 

5.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运动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监测,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以下情况,暂时停止运动:

 

(1)运动时感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

(2)运动时心率波动范围超过30次/分;

(3)运动时血压升高>200/100mmHg,收缩压升高>30mmHg或下降10mmHg以上;

(4)运动时心电图监测ST段下移>=或上升>=;5)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运动训练对于心脏康复尤为重要,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其目的主要在于恢复及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减少卧床并发症和长期体力活动不足导致的体能下降,减少残疾,促使患者重返工作和社会角色。而有的患者居家离我院的心脏康复中心距离过远,坚持康复的难度大,依从性差。为让广大患者在近距离方便接受心脏康复指导,我院一方面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广泛宣传,组建“心脏康复人生俱乐部”,加大心脏康复运动的推广力度和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建立了心脏康复患者微信群,开展“五个处方”为内涵的慢病预防康复,为患者提供最大的方便和交流指导平台,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康复渠道。

 

 

祝您科学运动,安度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