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疫”线故事合集:康心抗疫感人瞬间 致敬背后的力量

2022.09.16

专题报道


什么是康心速度?

8月24日,我院派出93人参与区域大规模核,9小时采集29795人次。

9月3日,我院派出50人参与区域大规模核,15小时采集25726人次。

9月6日,我院派出44人参与区域大规模核,9小时采集23777人次。

 

高温之下彻夜奋战,采集效率一次比一次高,用康心速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圆满完成上级指令,担起一方守土之责,三次区域大规模采样累计采集79298人次,同时为了保障周边学校顺利开学,为巴蜀中学师生采集三次累计采样27014人次。近半个月时间,合计采集10万多人次,累计参与人员249人次。

 

 

对大多数人来说,做核酸只需要三步:找到核酸采集点——排队缴费登记——核酸采集。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参加一次核采犹如一场战斗,总指挥的、协调支援的、后勤保障的、奋战一线的......汗水浸湿衣服,脸上勒出痕迹,双手泡得起皱,通红的双眼见过深沉的黑夜,也看过朝阳升起......很多感人至深的背后故事随着每次任务的完成成为了她们口中的平常事。

 

左筠——动员全院力量积极支持抗疫工作

 

大灾大疫前,医护人员总是无条件的支持和逆行。接到上级指令支援区域大规模核采任务后,有两个难题摆在了医教部主任左筠的面前,一是任务重、人手紧张,抽调人手必定会与医院医疗常规工作产生冲突,如何保证在不影响医疗常规工作、医疗安全、医疗应急的同时做好抗疫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二是涉及层面广,除了院内协调准备,还需要跟上级主管部门、街道、实验室等沟通协调,做到步调一致。

 

左筠主任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此次战疫工作,一是服从,在这种关乎人民群众安危的大事件面前,康心人没有任何人讲个人条件,都勇敢担责勇于逆行;二是安全,对院感提出了高要求,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各个环节的安全也要考虑到,比如医务/社区人员的防护,群众的交叉感染等等;三是畅通,动用全院力量打通各个关节,保障核采工作随时启动,比如医教部同事各司其职、随时待命,晚上直接睡在办公室,哪里需要支援随时上。信息科、车队全体总动员,24小时待命,人员物资到哪儿,车队保障就跟到哪儿,信息设备就铺到哪儿......

 

“我真是被咱们康心医院各部门的响应力、执行力感动到了,不管是科主任、护士长还是一线医务人员,都用实际行动积极展示着康心精神”。最后左筠主任寄语:“希望康心人把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的激情沉淀成康心文化,助力医院在这种坚实的文化基础上成长为百年老院。”

 

魏勤——作为医疗点长,最早去最晚回

 

作为区域大规模核采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街道、社区、医院,都要有一个点长作为“前哨”,提前摸清情况。作为医疗点长之一,魏勤需要提前去到社区“踩点”,查看待采人数、核采位置、“三区两通道”、社区人员或志愿者会不会操作登记等等,有时候还要现场教学,做好准备工作方便核采队员快速进场开展工作。等当天的核采工作结束后,还要做好物资清点、核采人员安全确认、核采人数核对等收尾工作,每次她都是最早去最晚回。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量大、时间长,同时还要不停的去巡点、沟通协调,但是制度建立起来,流程通畅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效率也逐渐提升。兼顾本职工作和抗疫工作,虽然累但并不觉得苦,一线人员比我们更辛苦。”最后她说:“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回归正常生活。” 

 

雷丽君——支援方舱,默默无闻的后台工作者

 

“忙起来水都顾不上喝,防护服里汗水直流,口干了就舔舔嘴巴上的汗水,咸咸的。”多次被抽调到方舱支援核酸检测工作的检验科医务人员雷丽君笑着说道。至今为止我院检验科被抽调五批七人次,合作完成一百多万人次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除了大家常见的检测点标本采样,还包括标本运转、检测、报告审核和全程质量控制等,其中检验科担任了主要的检测工作。据我院检验科陈建华主任介绍,我国有14亿人,而全国检验人员约14万人,也就是说这14万人要承担14亿人的N次核酸检验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雷丽君白天上完班晚上支援检测工作,忙到凌晨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但面对任务,顽强的意志力带动肌肉记忆,不停的往试管里加样。“说实话,很累。但是作为一个检验人员,该做的都会尽力去做,不会因为白天上了班而推辞。”她还说到:“能为抗疫工作做出一点贡献我觉得很荣幸,以后有需要我也会踊跃参与,大环境下需要我们每个人发出微光点亮未来的光明。”

 

 

杨恩芳——疫苗接种、核酸采集,一直奋战抗疫一线

 

2021年3月,杨恩芳加入疫苗接种队,和队员们经过半年的努力完成了我院10万剂次的疫苗接种。经过历练的她于10月加入核采队至今,并在本次区域大规模核采中担任小组长,负责前期物资筹备及现场核采管理,一直奋战抗疫一线。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在群众较多的情况下,经常面临现场压力考验、工作人手困难、群众沟通困难、超负荷上班等情况,但是她凭着医务人员的耐心、坚持不懈的决心,在领导帮助和支持下,队员的积极配合下,解决重重困难,保障负责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及其所能,和队友们一起并肩作战,不仅体现了个人价值,也走实了医护道路。“感谢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团结就是力量!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希望在康心完成我所有的人生大事。”

 

王怡力——90后,我院支援方舱时间最长的人

 

90后,曾被冠以“垮掉的一代”,但是在疫情当中,他们的当担与贡献却令人刮目相看。作为我院支援方舱时间最长的人,王怡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柔、腼腆,但她却用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支援工作中表现突出。

 

 

在方舱她担任后勤辅助一职,主要负责标本信息录入,日均录入标本近3000管,并且熟悉了后勤支援的每一个环节,在人手不足/更换人员的情况下教学了新人快速上手。到后期她们录入标本的速度已经完全超过检测的速度, 标本只能堆在接收室。

 

 

“最长连续工作了11小时,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并且当天还是我院举办“中德合作——携手打造西部医疗高地签约暨揭牌仪式”活动的日子,白天忙得团团转,晚上通宵进行支援。”支援到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她实在撑不住了,在同伴的劝说下休息了半个小时又继续开始录入工作。“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支援方舱,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更快完成任务”。 

 

“每次大规模核采时间都比较紧急,但是我们的配合与操作不断精进、流程不断优化、效率不断提升,这些数据的直观演变,需要我们医务人员、社区、街道、警察、志愿者等等很多人参与配合。”护理部主任周林介绍到,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不仅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传达好上级的政策、执行好上级的要求,打通核采工作信息沟通的“最后一公里”,还将积极保障周边社区、学校等的核采需求。“我们共同努力,必将迎来春暖花开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