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马上就是元旦节了,2022即将过去,2023即将到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这个冬天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如何尽量不阳、阳过、阳康等事情上,其中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为主的重点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寒冷的冬季本就是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许多患者发问“为什么稳定了半年的血压近期波动或者飙升?”“为什么半年没有需要救心丸,近来经常要急用?”......天气寒冷时,怎么会出现这么多不稳定的变化?新年到!健康意识要提高!结合病人的疑惑,我们今天就主题讲一下冬季护心小常识。
一、寒冷季节里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1.寒冷天气会升高人体血压
有研究表明,寒冷天气可以使皮肤血管收缩,尤其是气温骤降可以使血压升高。寒冷可以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结果会导致人体的全身或者局部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心排出量增加,最后会引起血压增加。并且有研究表明,寒冷天气还会影响血压波动幅度增加,使收缩压的数值不稳定,这会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如果寒冷引起心脏血管收缩就会急性心肌缺血,如果引起脑血管收缩就会脑缺血。
2.寒冷天气会改变血液成分
研究表明,寒冷天气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血小板发生凝集,白细胞粘附,这些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栓形成。同时,寒冷会增加脂肪细胞的代谢,体内脂肪消耗增大,游离脂肪酸会在血液中的浓度会升高,这同时也会使血液流速减慢,增加得血栓的机会。
3.寒冷天气会增加心肌细胞的凋亡
寒冷天气,人体为了产生更多的热能,从而使人体的需氧量会增加,这会增加心率,增加心排出量。这些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速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另外,寒冷会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升高,细胞内活性氧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以导致DNA降解,从而使细胞发生凋亡。
4.寒冷天气会导致感染风险增高
寒冷会促使小支气管收缩,局部纤毛运动能力减低,使支气管内产生的粘液不易排出,粘液蓄积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感冒会引起血压、心率增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尤其是在新冠流行期间,更需要倍加注意。
二、冬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注意选择好外出运动时间和方式
天气寒冷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议不要晨练,因为清晨气温太低。如想外出活动,最好选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点以前的时间段,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当然最好是有阳光的时间里外出活动。
活动方式也不要选择运动量过大的项目,可以适量散步,或打太极拳。天气寒冷或者阴天时可以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力量练习,如弹力带,做操。
当然,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自身目前的状况是否适合运动、适合何种运动方式。
2.室内温度适宜
家居室内温度不宜太高,以免与室外温度形成较大温差,合适的室内温度是20-22度。从室内到室外,要注意有一个适应期,住平房的中老年人,外出时开门后不要急于出去,先在门口站一站适应一下。更不要出汗时突然外出,冷风袭来会引起感冒,加重心脏病人的负担。
3.学会观察病情,科学合理用药
冬季人体的许多指标是有规律变化的,我们应该自己学会观察和记录。血压、脉搏、心率、血脉氧、体温等等要定时监测,如果有变化要随时调节用药,或就诊请医生调药。
一般来讲,控制心脏病的药物是每天早上服用,因为多数人血压峰值在早晨,心血管疾病的事件最容易高发在早晨,服用防治心血管病的药物应是晨起第一件事。特别是在冬季早晨,如果需要外出,一定要服药后最少过半个小时再出门。
4.了解发病先兆,做好预防处理
大多数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之前,都会有一些预警征兆。例如心肌梗死发生之前,患者可能有心绞痛发作,表现为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心房纤颤发生之前可能会有期前收缩,就是俗称的“早搏”“间歇”,表现为心悸、心慌症状;脑卒中之前可能会有血压的波动,表现为头疼、头晕、目眩等症状。应及时自我评估,检测血压心率,必要时就诊。要提前告知家人急救药的放置点,纠正的联系方式,学会120的呼救方法。防患于未然。
5.培养健康饮食方式
传统的饮食习俗认为,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控制总热量,进食七八分饱为宜。常吃新鲜蔬菜对降低和稳定血压也有好处,还要注意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