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受今年首场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最高降温超20摄氏度。1月12日,市气象台发布低温雨雪冰冻Ⅲ级预警,预计1月13日夜间到16日,重庆将有强降温及雨雪天气,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将下降8至10℃,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以上。其中,14日夜间到16日我市大部地区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局部地区大到暴雪,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等级将达到Ⅲ级。
天气变冷容易引起血管病变,使心脏病加重。早防早治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一、天气变化和心脏病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瑞典隆德大学一项研究观察28万名患者长达16年的病史,发现气温下降是心脏病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均气温低于0℃时,会比平均气温为10℃时心脏病发次数增加约4次。
二、寒冷对心脏影响的机理是什么?
1. 天气变冷,血管骤然收缩性增强。寒冷会刺激儿茶酚胺分泌或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度增加,这会令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快速升高,加重心脏的负荷,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这种收缩发生的急剧强烈就会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会引起血管闭塞,从而心肌缺血,产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及猝死。
2. 血液易粘稠性增加。寒冷的时候天气常比较干燥,如果不注意补水,血液的粘度会大幅增加,促进形成血栓,也是会引起心肌梗死的。
3. 不恰当的活动引起病变。有些患者有晨练的习惯,但天冷的时候不可以清晨运动,因为早上温度和气压更低,有时雾霾重,人体血管的稳定性更差,容易导致心脏出现问题。当然也包括寒冷时有些人减少外出活动,运动量突然下降,会影响血液流动减慢,引起血栓相关的心脏病发作。
4. 与寒冷有关的疾病易诱发心脏病发生。如冬季易发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增多,各种感染都会是体内炎性介质增加,损伤心血管,这些均是导致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因素。
5. 饮食规律变化引起心脏病发生。人们在冬季里为御寒常常增加饮食的热量,加上节日多,肉蛋类摄入增加,使血脂和血粘度增加,增加心脏病风险。
三、寒冷时如何避免心脏病发作?
1.注意保暖: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来说,保暖尤其重要。要根据气温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带上帽子、手套、口罩。
2.健康饮食:坚持定量和定时进餐,要少吃盐、糖、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类食物;多吃鱼类、玉米、坚果等含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尤其多食用青菜水果以及海藻类。
3.作息规律:按时作息非常重要,每天在22点前准备睡觉,23点之前最好睡着,抓好23点至凌晨6点这个“黄金7小时”睡眠时间;最好每天要安排半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
4.适当运动:运动不宜过早,老年人最好在十点气温回暖后锻炼,或者在温暖的室内做活动。运动量也要适度,不宜太剧烈,建议每天30分钟健身运动,如散步、打太极、跳舞等,也可以做家务。
5.规范用药:在冷热气流频繁交锋的天气,心脏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并在家中备好心脏急救药,在发生心绞痛时及时服药,缓解症状。
冬季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是高危季节,一定要重视日常保健,注意上述问题,减少疾病发作的机会,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祝各位患者学会保健常识,平安祥和度过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