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近日,一位在外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通过重庆康心医院胸痛中心系统,快速完成院外急诊转运、紧急心肺复苏、直接血运重建,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经急诊科、导管室、麻醉科等多科接力合作,成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患者的生命。这一过程,完美地演绎了胸痛中心的“生命接力”在急性心梗患者救治中的意义。
5月16日15时40分,重庆康心医院胸痛中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另一端传来胸痛中心联盟另一家医院医生焦急的声音:“我院有一个可能是左主干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需要马上转来你们医院行急诊血运重建。”病情就是命令!常年处于待命状态的胸痛中心,一瞬间便激活了无数次进行的、却又是一次极不寻常的生命接力:
15时42分 胸痛中心救护车在接到电话2分钟后便迅速出诊;
15时52分 救护车随诊医生打来电话:“患者已接到,正在回程路上。患者确实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目前血压测不到,心跳呼吸均不稳定,已按心梗救治流程作术前处理,请通知导管室准备行急诊血运重建手术。”
15时55分 导管室启动,急诊手术人员处理待命状态;
16时10分 患者到达医院,并绕行急诊科直接送入导管室;
(120接诊医护通过绿色通道护送患者入导管室)
16时16分 患者转入导管室,但此时患者面色青紫,呼之不应,已失去意识,呼吸心跳停止,情势十分危急。
“立即心肺复苏!”在导管室随送病人来的急诊科覃军主任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导管室以及随送病人而来还没退出的急诊科的医生护士们立即进行了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并在气囊辅助呼吸的同时紧急气管插管建立了呼吸通道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连接了心电血管监护,过程中进行了连续两次电除颤,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也有效注入患者血管中;
(在导管室进行心肺复苏)
16时18分 患者心电监护提示有心电活动恢复,但无心音、无脉搏、无血压、无意识,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这是临终患者常见的心脏电机械分离状态。
怎么办?继续心肺复苏抢救,但患者是在大面积心肌梗死基础上发生的呼吸心跳骤停,不恢复患者心脏血运,这一切抢救努力可能都是徒劳,患者没有生还的希望;进行血运重建,但患者已经是心跳呼吸停止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仍行血运重建手术是否合适?如果血运重建后仍抢救无效,患者家属不理解怎么办?手术所产生的较大费用又怎么办?
但从另一方面考虑,开通闭塞的血管可能是患者唯一活下来的希望,加之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时间不长,心肺复苏没间断也非常及时,这种情况下开通闭塞的血管患者可能有一线活过来的希望。
16时20分 “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放弃!”经过短暂考虑后,刘建平主任和何云副主任带领心内科团队,跟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讲清楚手术意图并征得家属理解同意后,危急时刻争分夺秒,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沉稳的心理素质,展开了与死神的赛跑;
16时21分 股动脉穿刺成功,迅速送入介入导管并进行造影,确诊左主干次全闭塞、前降支闭塞、回旋支次全闭塞;
16时25分 两根导丝分别通过闭塞血管进入前降支及回旋支远段;
16时30分 成功行前降支、回旋支、左主干闭塞及次全闭塞处血管内球囊扩张,患者冠脉血流恢复。下意识地我们看了一下墙上的时钟,从开始穿刺,到恢复血流我们仅用了10分钟。这是挽救生命的10分钟;
16时30分 植入主动脉内反搏球囊(IABP)进行循环辅助;
(在心肺复苏同时,进行血运重建)
16时40分 患者带着呼吸机、带着IABP、带着各种救治生命的管道进入了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
......
5月23日,经过一周的紧张而有效的后续救治,患者心跳平稳了、呼吸恢复了、意识清醒了,逐渐脱离了IABP、呼吸机、升压药,终于转危为安。家属也露出笑容。
(患者术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
这是一个完美的生命接力过程,每个环节、每个时间点都演绎了胸痛中心在急性心梗患者救治中的意义,也展现了重庆康心医院胸痛中心运行的效率及高超的救治水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中老龄化的进展,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在逐渐增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最严重致命的疾病就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病情也猛烈,对生命危害大,死亡率高。
对于心梗,我们要如何进行防护呢?
首先出现典型的心绞痛,除了有胸骨中上段压榨样剧烈疼痛,明显的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等症状外,还伴有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病人就如同文中这位患者一样,发病即导致心跳呼吸停止甚至猝死。
任何患者有上述症状,都应及时把握救治时间,通常我们把握心梗救治有“黄金120分钟”,但这个时间应该是越短越好。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去能进行有效救治的医院,是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的重要前提。就诊时间延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会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