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24年4月27日,在溉澜溪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我院和托木社区文化中心,举办的“共建健康社区——亲子急救训练营”公益专场活动在院内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吸引了24组家庭的积极参与,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急救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
专业医师团队,科普急救安全知识
本次公益活动,我们由急诊的郑双双和CICU的蔡湾担任讲解员。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亲和的态度,赢得了在场家庭的喜爱和尊敬。急救医生和护士,作为生命线的守护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运用专业技能和迅速反应,挽救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
郑双双:急救车的神秘面纱
有6年急诊工作经验的郑双双首先为孩子们解开救护车神秘面纱,急救车作为紧急医疗救护的前沿阵地,装备了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氧气供应设备、血压计等关键诊断工具,以及铲式担架、软担架、上车担架等专业转运设备。郑阿姨的讲解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不仅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医疗职业的憧憬与向往。
蔡湾:海姆立克法与心肺复苏
蔡湾,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负责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协助医生抢救病人,还多次参加“急救进万家”社区公益活动,将急救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她向孩子们传授了心肺复苏(CPR)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关键施救步骤和正确急救位置。她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识别心脏骤停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的重要性,并用生动的实例和现场演示,使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救命的技能。
实操演练,加深理解
在蔡湾的急救知识讲座中,她特别关注孩子们在实操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并及时给予了纠正。她耐心地指导每一位上台的孩子,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掌握海姆立克法和心肺复苏的要领。还不断给孩子们强调,海姆立克法的关键在于正确定位和适度用力,而心肺复苏则需要保持正确的按压频率和深度。如果孩子力量不足以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以改为持续的胸部按压,直到成人救助者到达。通过模拟人模型,孩子们在蔡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练习并掌握了急救操作的要点。
知识抢答,检验成果
为了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并活跃现场气氛,蔡阿姨组织了一场紧张而有趣的知识抢答。针对培训内容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海姆立克法急救的位置、心肺复苏的第一个步骤、按压深度、次数以及循环次数等,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答题准确率都非常高,这不仅证明了蔡阿姨讲解的效果,也反映了孩子们对急救技能的重视和对生命安全的尊重。
播种希望,共建儿童友好型社区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活动圆满结束。孩子们手中的“心肺复苏培训证”和“社区实践活动证明”不仅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认可,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健康和安全成为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让关爱和互助成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青少年志愿队的成长和进步,也是我们社区共育成果的体现。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的明天播种希望,为社区的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