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导管室里的暖心服务

2021.02.26

专题报道


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导管室是一个深奥又严谨的空间,各种各样的先进仪器,各种各样的精密数据,各种各样的奇特影像,代表着医学领域的高大上。

但是我们今天想告诉你的是我们导管室工作还有另一个侧面——暖心的服务,我们用它弥补仪器的冰冷,化解病人的恐惧,缓和患者的担忧,让每一位推上手术台的患者都能安心、放心、舒心、暖心。



文红灿:回想起她的一段经历——感触颇深

记得2019年10月收治了一位93岁的高龄老爷爷,因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急诊予安置临时起搏器,他在手术台上完全不配合医生,烦躁不安,试图将起搏器导管拔出,在医生和护士配合下安置临时起搏器成功。患者完全依靠起搏器维持心脏的节律。七天后经医生和家属商议和认真的手术讨论决定为老爷爷安置永久起搏器。

当第一眼接待患者时爷爷双眼紧闭,不停的说“我不做手术我不做手术”,当我去握住老爷爷的双手时,发现他双手全是汗,我意识到爷爷是因为害怕手术心理恐惧焦虑。当我们为爷爷做手术前准备时,双手拽得更紧了。不时的还在问手术痛不痛,皮下注射局部麻醉时,爷爷竟然吼起来了,还用双手去阻止医生操作手术。我意识到术前术中心理沟通对老年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老小老小,老了就变小了,于是我开始耐心地哄他向安慰亲人一样安慰爷爷,他紧紧拉住我不要离开他。爷爷的心理状态慢慢平静了下来,非常配合手术。最后手术顺利完成,我也全程做了一次爷爷的术中心理安抚员。

通过这次手术使自己领悟到其实患者术中心理护理很有学问,生活中,处处蕴涵着道理,医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善于体会,就会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体会和收获。不同患者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护理工作就是发现这些规律,有不同的应对方法,让医疗更顺利更有效同时更暖心。



郑义:谈起一段病房里的庆生活动——讲述时愉快中带着激动

去年介入室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二十多岁,正值花样年华的小姑娘,却一直在和死神作斗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频发室颤,发作时常伴意识丧失,为她安置临时起搏器后抑制室颤发作。在她意识恢复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哥哥姐姐,你们真好”。

安装临时起搏导管的她卧床治疗了二十多天,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做过二尖瓣置换术,又有脑梗死,反应较正常人迟钝。病痛缠身,使她的脸上惨白,但坚决的内心使她总是面带微笑,每次见面都是“哥哥,姐姐”,既乐观又温馨,我和导管室的几位姐妹常常去病区看望她,如同自己的亲妹妹一般。

我们留意到她的生日就在近几日,所以决定在医院为她庆祝生日,当天将点着蜡烛的蛋糕送到她们母子面前时,我们围在一起为她唱“生日快乐”歌,祝愿她早日康复。她们难掩内心的喜悦,都眼含泪花,那时就感觉我们为她所做的都是有意义的。

医护人员不光治愈患者的身体,同样也应治愈患者的心灵;患者得到医生的救治,病情改善后患者和家属的喜悦就是回报。

在我们为患者打针、输液、吸氧、测压这些操作的同时,必不可少的在与患者交流沟通。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充满了技巧:留意患者的一言一行,感同身受,多为患者着想,使患者的身心同时得到治愈。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充满爱心,不断成熟,暖意融融。



王亚萍:讲起一个由冷变暖的故事——让人受益匪浅

去年有个室上速的病人到介入室做射频消融,她患病多年,跑了好几家医院,最后选择了康心医院,对这次的手术抱着极大的期望。

多年患病经历让她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易激动、爱挑剔、对小事很敏感,比如:患者到介入室后她立即要求我们的护理垫要换新的;打留置针时护士必须高年资护士。

见到于主任时她激动得哭了,拉着主任的手不放开,嘴里一直说着:“您别走!”于主任说:“我要去穿手术衣,给你做手术,你拉着我还怎么给你手术呢。”后面放手了要求护士不能离开她身边,时刻陪着她讲话,她紧张得难以自持,有些干扰我们工作安排了,但我们秉承爱与同情的理念,毫无怨言地做着安抚工作。

我是跟台护士,术中一直牵着患者的手,在于主任消融期间,见缝插针地与病人聊天,告诉她手术顺利的步骤和如何配合,伙伴们说我是双手按摩加心理按摩。

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病人反复感谢我们,出院那天,我们的护士收到了她亲手递上的一束灿烂的鲜花。我能够品味到这一束花所蕴含的东西,有耕耘就有收获。

医生的射频技术治好她的疾病,护士的暖心护理让患者感受到爱心、关心、耐心;患者满意的就医体验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样花会在我心里常开!